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1 一级学科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际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学术学位留学博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具有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2. 能够使用中文完成本学科学习和研究任务,并具备使用中文从事本学科相关工作的能力。
3. 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创新运用和发展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国际事务中具有竞争能力。
4. 掌握坚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6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为5~7年(含两年硕士学习阶段)。允许研究生休学1~2年用于工作或创业。3年基本学习年限期满未能完成论文者,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同意、糖果派对
(部)领导批准,并经研究生院备案后可延长学习期限,到期仍不能完成者,按肄业对待。延长期间的有关一切费用由博士生本人及导师负责筹备。
三、毕业合格标准和学位授予条件
在学习期限内完成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中文能力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水平,准予毕业。符合《兰州理工大学授予国际学生生学位管理办法》的要求,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四、培养方向
表1.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研究方向  | 
   主要内容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复杂系统的建模;优化与控制;智能计算与控制;动态系统容错控制理论与应用;运动系统控制。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数据通信协议性能建模分析;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机器人及智能系统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智能控制系统;特种机器人;生物医学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识别;机器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智能化仪器仪表;检测与控制技术在自动化装置中的实现与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 
  
  
   系统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电网控制;复杂大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系统预测、决策、仿真与性能评估。  | 
  
 
五、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Course Type  | 
    课程编号 Course Code  |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 
    学时 Hours  | 
    学分 Credits  | 
    开课 学期 Semester  | 
    开课 糖果派对
 Offering School  | 
    考核方式 Assessment  Method  | 
    备注 Remark  | 
   
   
    学 位 课 Degree    Course  | 
    DW011004  | 
    汉语 Chinese   Language  | 
    96  | 
    3  | 
    1  | 
    
  | 
    考试 Test  | 
    不少于 8学分 At   Least 8 Credits  | 
   
   
    DW011003  | 
    中国国家概况 A   Survey of China  | 
    64  | 
    2  | 
    2  | 
    
  | 
    考试 Test  | 
   
   
    D071005  | 
    最优化理论 Optimal   Theory  | 
    32  | 
    2  | 
    秋季 Autumn  | 
    
  | 
    考试 Test  | 
   
   
    D071008  | 
    控制中的数学问题 Mathematical   Problem in Control  | 
    32  | 
    2  | 
    秋季 Autumn  | 
    
  | 
    考试 Test  | 
   
   
    D071009  |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32  | 
    2  | 
    春季 Spring  | 
    
  | 
    考试 Test  | 
   
   
    非 学 位 课 Non-degree   Course  | 
    D072001  | 
    鲁棒控制理论 Robust   Control Theory  | 
    32  | 
    2  | 
    春季 Spring  | 
    
  | 
    考试 Test  | 
    不少于 4学分 At   Least 4 Credits  | 
   
   
    D072002  | 
    非线性控制理论 Nonlinear   Control Theory  | 
    32  | 
    2  | 
    春季 Spring  | 
    
  | 
    考试 Test  | 
   
   
    D072016  | 
    信号图像数字处理  | 
    32  | 
    2  | 
    春季 Spring  | 
    
  | 
    考试 Test  | 
   
   
    D072009  | 
    网络与信息安全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 
    32  | 
    2  | 
    春季 Spring  | 
    
  | 
    考试 Test  | 
   
   
    D073024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春季 Spring  | 
    
  | 
    考查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 
   
   
    D073003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 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春季 Spring  | 
    
  | 
    考查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 
   
   
    D073007  | 
    多变量系统分析与设计 Multivariable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 
    32  | 
    2  | 
    春季 Spring  | 
    
  | 
    考查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 
   
   
    D073008  | 
    分布式系统与控制网络 Distributed   Systems and Control Networks  | 
    32  | 
    2  | 
    秋季 Autumn  | 
    
  | 
    考查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 
   
   
    D073025  | 
    先进机器人学  | 
    32  | 
    2  | 
    秋季 Autumn  | 
    
  | 
    考查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 
   
   
    必 修 环 节 Compulsory   Sections  | 
    D005011  | 
    参加学科前沿及学术讲座(不少于6次) Attending   Academic Lectures  (At Least 6 Times)  | 
    
  | 
    1  | 
    在读期间 During   the School Year  | 
    
  | 
    
  | 
    3   学分 3   Credits (参加学科前沿及学术讲座不少于8 次,做学术报告不少于4 次)(Attending   academic lecture, at least 8 times; Academic   presentation, at least 4 time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least4times) 
 
  | 
   
   
    D005002  | 
     博士生本人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Academic   Presentations  (At Least 2 Times)  | 
    
  | 
    1  | 
    第2学期开始 From   the 2ndSemester  | 
    
  | 
    
  | 
   
   
    D005005  | 
    实践活动 Practices  | 
    
  | 
    1  | 
    第3学期开始 From   the 3rd Semester  | 
    
  | 
    
  | 
   
   
    D005010  | 
    开题报告 Research   Proposal  | 
    
  | 
    0  | 
    3  | 
    
  | 
    
  | 
   
   
    D005004  | 
    论文答辩 Viva-voce  | 
    
  | 
    0  | 
    
  | 
    
  | 
    
  | 
   
   
    补修课程 Supplemental   Courses  | 
    M071001  | 
    线性系统理论  | 
    
  | 
    0  | 
    
  | 
    
  | 
    
  | 
    不计入总学分 Not   Included in the Graduation Credits  | 
   
   
    M101033  | 
    矩阵理论  | 
    
  | 
    0  | 
    
  | 
    
  | 
    
  | 
   
   
    M101034  | 
    应用泛函分析  | 
    
  | 
    0  | 
    
  | 
    
  | 
    
  | 
   
   
    总要求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 
    总学分15-19 Graduation   Credits:15-19  | 
   
   
    
  | 
    
  | 
    
  | 
    
  | 
    
  | 
    
  | 
    
  | 
    
  | 
    
  | 
    
  | 
   
  
 
 
六、实践教学
参加学科前沿及学术讲座为必修环节,计1个学分;博士生本人做学术报告为必修环节,计1个学分;参加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为必修环节,计1个学分;参加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体验为必修环节,计1个学分。
七、选题与开题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资料收集、调研、选题,在第3学期写出书面开题报告,提交导师。糖果派对
组织3人以上的同行专家召开开题报告会,研究生进行公开报告,答辩通过方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须对报告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一个月后再次报告;仍未通过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与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经费预算计划和经费落实情况等。
开题报告字数在5000字左右,参考文献不少于100篇,其中,近五年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不少于30篇。
八、中期考核
博士生在第4学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内容:入学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社会实践和身心健康状况等。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学生,根据考核小组的意见整改后,三个月内再次进行考核,第二次考核不合格的学生,按有关规定处理。
九、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
博士生的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按照《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进行撰写。
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审阅认可,博士生在正式答辩两个月前提出预答辩申请。由导师和5-7名专家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博士生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和所取得的学术成果。预答辩委员会评议做出通过预答辩、未通过预答辩或经修改后通过预答辩的决议。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阅签字后,方可提出正式答辩申请。预答辩未通过者,应在六个月之内修改论文并按以上要求再次申请预答辩。
博士生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学位论文,通过预答辩并经导师签字,可申请论文答辩。
糖果派对
受理博士生答辩申请后,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按《兰州理工大学关于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阅的规定》对其学位论文进行评阅。评阅通过并经研究生院审查签字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或7位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博导不少于3人),其中3~5位是校外同行专家,主席应由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不宜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通过答辩者,由兰州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并授予博士学位。